二零一六年,我們從多角度都能看到市民對公共空間的認知及關注大大增加。可喜的是,相比往年民間越來越多自發為公共空間注入活力。可是,十多年前很多的爭議及問題,至今仍然存在,例如部分持份者仍然限制市民享用公共空間的權利,甚至偷步作商業用途。要拓闊市民大眾對公共空間的想像和討論,還是需要大家努力爭取以至發掘更多。

第十位: 民間自發暖心街店 把施捨化為尊重

image12

圖片來源:Patrick Fung‎ 暖心街店@香港地

年廿,在深水埗通州街天橋下,有市民發起來自南非、名為「The Street Store」的活動。有別於一般單向式的捐贈和派發,收集得來的衣物和鞋會用卡紙製的衣架掛起或用紙盒展出,讓街坊和基層市民前來挑選喜愛的衣服和鞋子,同場還有義工幫忙度身,提供襯衫意見。這次活動除了提供物質上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為參與者建立溝通和互動。往日平平無奇的天橋底,因著人們自發的參與,激發地方營造,讓人與當區產生聯繫,令各人帶走的不單是衣服,還有溫暖及回憶。

相關報道: 明報 – 綠色生活﹕暖心街店@深水埗橋底 有心人自發捐衫 街友基層自在揀

100毛 – 【街頭變櫥窗】深水埗暖心街店畀街友自己揀衫

HK01 – 【共享之春】讓無家者逛街揀靚衫 深水埗街店年廿八開張

第九位: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靚景「被禁拍」

image04

都市日報圖片

有媒體報道全港第二大、獲得多個建築大獎的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吸引不少市民閱讀外,亦吸引他們取景拍攝館內以至館外風景,唯隨即有保安員勸止。區議員及居民批評措施欠人性化,認為圖書館不必完全禁止公眾拍照。而《圖書館條例》沒有「禁止拍照」、「拍攝」的字眼。 康文署指為確保公眾人士能在寧靜及不受滋擾,以至個人私隱受到保障下,職員發現讀者擅自在館內進行拍攝,會對該人士作出勸喻。對於是否會參考海外圖書館開放公眾攝影權,康文署不作回應。

相關報道: HK01 – 【公共空間禁拍】戶外圖書館美景 有得睇冇得影

更多資料: 元朗區議會地區設施管理委員會 二零一六年度第二次會議記錄

第八位:利東街重建—消失的五樓平台

image11  image01

拓展公共空間facebook 專頁圖片

前身為「囍帖街」的利東街重建項目於2016年首季開幕,項目由開放式商店街及上蓋住宅組成,大部分商店雖沿用婚嫁主題,可整個項目的公共空間設計卻以歐陸風情作為主調,與灣仔區新舊交融的本土特色格格不入,因而為人詬病。項目與港灣豪庭一樣,將一部分公共空間放置到平台,由於指示不足,而且公眾只能通過一個不顯眼的電梯大堂到達位於5樓平台,故此間接阻隔了大部分公眾享用該空間,是為「消失的公共空間」。再者,平台的開放時間為早上8八時至晚上9時,相信於非公眾假期的日子,能夠享用該空間的人不多。這反映了政府雖有私人發展公眾休憩空間的設計及管理指引,但未能有效監管發展商「收起」公共空間的情況。因此,有關政府部門不應只單著重公共空間面積本身是否達到要求、草草把管理公共空間責任推予發展商了事,而應加強監管。可悲的是,這些問題於2007/08年開始受人關注,到了2016年還是存在。

第七位:政府擬拆臨時公園建私樓 引起居民不滿

image06

圖片來源:撐香港

政府近年為求增加住宅供應,決定把位於堅尼地城、陪伴街坊17年的加多近街臨時花園改建為私人住宅,單位數目約600個,並需耗資約11億元進行除污工程。很多居民認為區內休憩設施不足,批評政府沒有詳細交代規劃方案,也缺乏諮詢,強硬通過規劃。除了遞交了超過5000份意見書到城規會要求保留公園,有議員和居民更在該處紮營30天,以表達不滿。居民的反對行動成功令立法會擱置除污工程的撥款申請,城規會亦將有另一輪會議討論有關項目。這次事件涉及的,不只是單純「拆」與「不拆」的問題,也是在城市規劃的過程中,到底居民能有多大程度的參與。而政府這樣的覓地建屋方式,到底是否可持續發展?將來又會不會有其他公園面臨類似的命運呢?

相關報道: HK01 – 【臨時之城】 政府擬拆臨時公園建豪宅 堅尼地城居民「瞓身」力爭不拆

第六位:「十年」/ 毛記電視全港多處直播

image02

拓展公共空間facebook 專頁圖片

image09

繼去年街頭觀賞世界杯外圍賽港中大戰後,街頭放映一時間遍地開花。先有年初轉播《毛記電視分獎典禮》,再有多個團體自發於4月1日放映港產電影《十年》,其中有10處在天橋底、樓梯及空地等公共空間戶外放映。「社區放映」打破一般香港人對公共空間的想像,那些習以為常的公園、街道、天橋底,原來可以是居民聚集放映的地方,難怪獲得2016年「我最喜愛的公共空間活動」亞軍 。由義工設置場地、觀眾主動參與,最後協助清理場地,這種自發性正是一種「城市權利」的體現。

相關報道: 香港獨立媒體網 – 不只是街頭放映,而是城市生活空間 ——《十年》社區放映調查

第五位:西環碼頭疑加欄杆

image07

無綫新聞截圖

曾在「香港公共空間大獎」中獲獎的西區公眾貨物裝卸區碼頭,部分範圍將可能會被重新規劃成海濱長廊,其規劃大意將為碼頭大部份區域圍上圍欄,並交由康文署作出管理。有居民發現該處附近的西區副食品批發市場已經開始安裝圍欄,擔心有「港版天空之鏡」之稱的西環碼頭會被規劃,令人質疑原本海天一色的景致可能不保。不過中西區區議會副主席表示,海濱增設欄杆只限於西區副食品批發市場範圍(橙色示),而公眾貨物裝卸區因仍然運作中,並未有計劃發展。

相關報道: 立場新聞 – 西環碼頭 — 原來要不要欄杆也是世代之爭

On.cc – 我城我區:西環碼頭 天空恐破鏡

香港規劃情報 facebook

第四位:愉景新城/荃灣廣場公共空間偷步作商業用途爭議

image08

蘋果日報圖片

有議員發現愉景新城及荃灣廣場多處屬於公眾行人通道的位置偷步作商業用途。愉景新城違規出租公共空間進行展銷、商業活動以至收費遊樂設施。而荃灣廣場違規出租予咖啡店擺放顧客專用座椅及枱。地政總署其後要求發展商釐清行人通道的使用規定。愉景新城營運不足一年的收費遊樂設施已經清走。僅1樓中庭空間收費遊樂區「中央公園」得以保留,但換成較簡陋的遊樂設施。 而荃灣廣場咖啡店座椅及枱已經清走。愉景新城居民批評該黨的行動過火,令商場再次空地一片,欠缺玩樂地方,失去吸引力。揭發社會上不公的確是好事,但地政總署是否應該用非官僚方式解決問題,讓發展商以至商場遊人雙贏呢?

網上討論 : 荃灣愉景新城住戶專區

第三位:民間爭取多年 香港公園長滑梯重置

image13

星島日報、政府新聞處圖片

擁有二十多年歷史的香港公園遊樂場,既是大朋友的童年回憶、也是小朋友的遊樂熱點,其中約高4米的大型滑梯更是市內少有的「刺激」玩意。康文署於年初以設施損壞及安全問題為理由擬將其拆除,一位媽媽發起爭取保留/重置長滑梯, 通過Facebook動員其他市民關注並與康文署和區議員反映,最後成功促使康文署重置香港公園長滑梯。設施於11月重開後吸引不少區內外市民前往玩耍,唯公園同時“加強保安”並設置保安人員在場看管,引起新一輪關於兒童遊樂場設計和管理問題的公共討論。雖然只是小小一條滑梯,整件事卻反映了在官僚制度下民間爭取改變的重重困難,但事件亦成為了先例,讓市民知道改變公園絕對是有可能的事。

第二位:民間自發改劃德輔道中成行人專區

image03

拓展公共空間facebook 專頁圖片

非常( )德由本地團體行德 Walk DVRC、健康空氣行動及拓展公共空間 Hong Kong Public Space Initiative主辨,非常香港策展,於9月25日上午10時到下午4時將文華里至摩利臣街的一段約200米的德輔道中變為行人電車專用區。專用區有不少活動,例如手藝工作坊、街頭足球和弦樂表演,期間吸引不少人參與活動或駐足欣賞。雖然民間對是次活動有不少的批評,而德輔道中電車行人專區這個概念聽上去也許有點天方夜譚,但無可否認的是,非常( )德是香港近年其中一項由民間發起的大型公共空間實驗,拓闊了市民大眾對馬路作為公共空間的想像。

相關報道 : 香港獨立媒體網 – 德之不易 粒粒皆辛苦

香港獨立媒體網 – 德輔道中改劃行人電車區 團體撤申請 冀凝聚民間力量捲土重來

第一位:Pokemon Go 推出 多個公園成為精靈巢穴

image00

「Pokemon Go HK -18區捕捉Pokemon 報料區」相片

手機遊戲Pokémon Go自7月25日登陸香港後,不少人化身精靈訓練員四處出動,黃大仙摩士公園更曾有5000人聚集搜寵。不出一星期,我們開始注意到人潮在平日杳無人煙的公共空間出現,而玩家之間就著遊戲進行互動和對話。

遊戲設定令玩家需要走出家門,將人帶到公共空間認識新朋友以至社區。但當大家只是在公共空間裡埋首手機,而交流內容亦僅限於遊戲內容時,不少人對遊戲的成效抱有懷疑。可是,Pokémon Go的確把電子遊戲內容延伸至現實世界,為陌生人之間的交流帶來了話題,而亦因為此熱潮,不少人都發掘了很多他們以前不知道的公園設施(如小食亭)。Pokémon Go透過擴增實境 (Augmented Reality) 達致「空間營造」,提供互動平台,為公共空間展示了另一可能,亦是全年最意想不到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