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社會上有不少與公共空間使用息息相關的議題得到關注,其中一項則是「行德」(Walk DVRC) ——德輔道中行人專用區計劃 。這個計劃獲許多規劃界專業人士及組織支持,其中包括香港規劃師學會,創建香港,拓展公共空間等。「行德」計劃提出於「德輔道中設立行人電車專用區,釋放公共空間,改善空氣污染和交通擠塞」。然而,亦有不少人對於此計劃對周邊交通的影響感到擔憂,尤其是德輔道中位處香港經濟中心區,屬於港島區主要幹道之一,交通繁忙。就此,筆者希望探討一下倫敦銀行交匯處(Bank Junction)的行人單車專用區計劃,和讀者一起思考究竟鬧市區行人化會對帶來的影響,以及背後的考慮。

銀行交匯處

圖片來源:Londonist

銀行交匯處是位處於倫敦的銀行站(Bank Station)外的主要交通交匯處,連接五條從四面八方通往銀行站的主要幹道,以及四條地鐵線,屬於西堤區(City of London)的主要金融區域。而西堤區則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有超過500家銀行的辦公室,每年為英國的本地生產總值(GDP)貢獻超過百分之二。光是聽這些對西堤區的描述,相信讀者都可以想像西堤區每日的繁忙程度。每日西堤區去來往著大量私家車、公共交通、單車、及行人,更不要提每日從西堤區開出前往英國各地的貨車、大卡車。因此造成的繁忙時段的交通堵塞是必然的事,更造成不少交通事故—— 根據統計,於2011年至2015年,總共有34名單車騎行者以及31名行人因交通意外而受傷。2015年,26歲的劍橋及牛津大學的畢業生Ying Tao更因交通意外而死亡。為了改善這些情況,西堤區政府於2016年通過了一個為期18個月的實驗性的道路安全計劃Bank On Safety,相信可避免百分之五十至六十的事故。從2017年5月起,銀行交匯處將於早上7時至晚上7時限制車輛進入,在這段時間內,只有巴士以及單車可以進入該區域(見下圖紅色部分),部分地區僅限停靠及貨物派送(見下圖藍色部分),其他車輛則需要改道而行 (見下圖白色箭頭)。

Bank On Safety計劃交通指示圖

圖片來源:西堤區政府(City of London Corporation)

那麼,政府實施這個計劃究竟會對交通,以及使用者造成何種影響呢?

鬧市區行人化給人帶來的第一印象一般都是會導致交通堵塞問題更加嚴重,因為減少了可以駕駛的路段。然而,銀行交匯處行人化事實上卻是紓緩了交通堵塞的問題。由於交通被有效的分化,不需要通過交匯處才能到達目的地,原本於交匯處位置因堵塞而額外需要的交通時間因而減少,可行車速度也因而變快。有效的道路設計將重新分配銀行交匯處人和車的空間使用。根據倫敦政府研究,行人化計劃可有助減少百分之十的交通堵塞問題。同時,減少交匯處的人車衝突,亦能減少將近一半的交通事故。另外,減少道路交通有助減少空氣污染,增加行人區域亦減低行人擁擠的情況,讓行人有一個更好的步行環境,大大提升了西堤區的可步行性。

然而,此次計劃的實施過程亦遭不少人詬病。不少駕駛者由於未能熟悉新政策,而政府於道路設施上給予的指示亦不足。因此,計畫實施後,許多駕駛者都因為誤闖行人專用區而被派罰單。就此,對於實施鬧市區行人化的過程中,如何讓計劃可以順暢地、有效地執行,亦是一個需要仔細研究的要點。

實際上,此次Bank On Safety計劃是西堤區政府對於未來重新規劃銀行區的交通設計整體計劃中的第一步,是作為整個All Change at Bank Project的先行計劃。 除了Bank On Safety計劃,西堤區政府亦有其他計劃,例如改用低碳排放車輛作運輸用車輛等。總而言之,在未來五到十年的城市設計上,倫敦市西堤區政府的整體願景是希望達至低碳零污染城市,透過鼓勵行人化及共享空間,重新分配道路空間,同時優化現有道路交通模式降低空氣污染, 增加城市步行性。

了解過倫敦的鬧市區行人化案例後,我們也可以想想——那香港呢?如果有良好的整體計劃和完整的分析證明,似乎鬧市區行人化並非完全無可能。或許,我們也應該先擺脫對於「行人化會導致交通堵塞」的固有印象了。其實香港亦有不少行人專用區的先例,對於德輔道中設立行人電車專用區的提議,或許在徹底否決之前,還可深入研究一下,探索使用市區道路的不同可行性,達至一個更可持續,可步行,潔淨的香港。

 

文/ Hermion 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