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埗「桂林夜市」在新春期間順利舉行,相信一眾街頭小食粉絲都在墟市中大快朵頤。成功開設夜市有賴民間團體爭取,成果得來不易。街頭熟食固然美味,但同時大家又有否在街頭上感受到那份早已被淡忘的人情味呢?而在這數天夜市所體會的人情味,又真的是大家想像中那種「街坊街里」的味道嗎?筆者於年三十晚到夜市一遊,品嘗街頭美食的美味和人情味之餘,亦順道與到訪食客、檔主及工作人員交流,窺探夜市背後的意義。

20170206 - image 120170206 - image 2

 

 

 

 

 

 

 

 

左圖: 墟市吸引不少人前來享受美食,街上人頭湧湧; 右圖: 夜市銷情理想,檔主忙於準備食物

久違了的街頭墟市

深水埗「桂林夜市」由「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及「重現街道熟食文化關注組」合辦,在年三十 (1月27日)至年初二 (1月29日)晚上於深水埗通州街及欽州街交界設熟食墟市。以往車仔檔需要「偷雞」擺賣,據檔主口述,近年食環署加強執法,連年初一都要「走鬼」。而這次墟市經過多個團體極力爭取,終於獲區議會「開綠燈」通過,雖然條款列明不准明火煮食,但作為香港首個具規模的農曆新年熟食墟市,「桂林夜市」仍是吸引了不少市民。

美食下的互動,街道上的交流

街頭熟食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狹獈的街道上,平日熙來攘往的人潮都停下腳步,細味街頭小食。置身煩囂夜市中,聊天聲、叫賣聲不絕於耳。這些聲音正正反映了人群不再埋首手機中,而是確切在街道上存在著互動。有人會質疑,簡單如一聲叫賣,一聲問價,歷時數秒的交易,這樣就能令街道變成完美的社交空間嗎?

誠然,單純的街頭商業活動未必是最理想的社交形態,但夜市確實把人們拉到街道上,把冷冰冰的街頭變得鬧哄哄的。再者,街頭墟市真的只是「單純的商業活動」嗎?筆者到訪之時,見證著陌生人打開話閘子,由一句「可唔可以幫我揸機影相?」開始,到後來「你又係同小朋友嚟?」,「我好鍾意喱種夜市,好熱鬧」,旁邊老街坊一句「以前不嬲都有㗎,早幾年開始愈來愈少喱啲街邊車仔檔」,忙於煮食的檔主不忘回應「往年大年初一都俾人趕,家下好囉,攞正牌,大家都開心」。有了街頭墟市作為契機,陌生人在街道上的交流並非我們想像的那般遙不可及。

讓墟市重返街頭,市民重奪街道,可能嗎?

這次墟市人潮絡繹不絕,當然值得慶賀,但長遠要在街道上再次開設墟市,相信仍有漫漫長路。多名當區區議員均在不同場合表示,政府所謂支持墟市只是空談,沒有實際政策,一切流於紙上談兵,更質疑政府是否真的支持墟市。另一方面,是次深水埗「桂林夜市」獲傳媒廣泛報導,食客大部分並非「街坊」,而是聞說深水埗擺設熟食墟市,專程跨區遠道而來。墟市常規化後,跨區食客還會每天遠道前來到訪嗎?這群「貪新鮮」的訪客有如出外旅遊的遊客,對墟市發生的每件大小事都表現雀躍,亦不違跟其他人交流,甚至有廣交同道中人之意,但缺少了這批訪客後,街坊還能維持這種社區交流嗎?抑或,沒有了這群遊客,街坊之間那種每天聚集交流,從而發展成「一齊打牌食飯」才是理想的社區交流?筆者對此沒有既定答案,但這問題確實值得我們反思。

這次深水埗「桂林夜市」只是墟市發展第一步,一個設有「開幕典禮」,有工作人員向到訪食客進行問卷調查,媒體及工作人員逾半的夜市未必是一個成熟發展的街頭墟市。而政府於年三十中午才到墟市檢查,發出臨時公眾娛樂場所牌照及臨時食物製造廠牌照,亦某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對發展墟市之態度。但無論如何,我們已經踏出了街頭墟市的第一步,相信墟市發展可以拓展我們對街道公共空間的想像和理解。

文/KK Chen

請參看立場、版權及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