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新春舉行的熟食夜市後,墟市活動在深水埗一浪接一浪。今次主辦單位於復活節在見光墟推行「2017復活墟市計劃」,希望藉此推廣墟市合法化。筆者於年初到訪新春夜市後寫了《熟食墟市仍是「街坊」生意嗎?》一文,探討舉辦熟食墟市與街道公共空間的關係,以及對社區交流的正面影響。這次再訪深水埗墟市,再一次反思舉辦墟市的意義。

復活墟市

繼新春墟市後,這次墟市繼續由「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聯同「重現街道熟食文化關注組」及「深水埗見光墟關注組」籌辦。這次墟市移師至九江街及海壇街交界,地方更寬敞,除熟食檔位外更設有多個乾貨檔攤。今次以全港首個明火墟市作招徠,吸引了不少市民,主辦方形容人流比預期還要多。

舉頭望去,只見一片人山人海

街頭墟市的幻想與現實

驟看之下,聯盟離「復活」墟市又邁進一步。但在慶祝墟市籌辦成功的同時,筆者希望以第一身角度帶大家窺探鎂光燈以外墟市的真實一面。

在入口首先迎接我們的是籌辦方在招待處所示之熟食地圖

接著迎接我們的是「此檔售罄,多謝支持」

然後是乾貨攤檔

一整列乾貨攤檔

入夜後部分攤檔照明不足,遊人需摸黑選購

部分攤檔富有特色,可惜如筆者所見,駐足欣賞的人不多

看來熟食檔明顯比乾貨檔吸引

部分攤檔大受歡迎,這檔筆者排隊超過二十分鐘

辛苦排隊買來的食物特別滋味

當然,墟市尚有不足之處需要改善,在此不贅。但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推廣墟市之目的為何?數個月前到訪新春夜市後筆者寫了《熟食墟市仍是「街坊」生意嗎?》一文,探討推廣熟食墟市對拓展街道公共空間,以及建立社區交流的潛在難處。讓墟市重返街頭不一定令市民重奪街道,更何況在深水埗「重奪街道」,墟市是唯一方法嗎?

深水街坊聚集於某個街口

街坊自發擺賣,行人駐足觀賞,亦有街坊時而與相熟檔主閑聊

筆者回程之時路過數街之隔的自發擺賣攤檔,正正呈現著上文一直所強調的社區聯繫,這些不正是「重奪街道」的最佳示範嗎?鎂光燈下的復活墟市多姿多彩,雖則遊人絡繹不絕,有很大推廣作用,但亦遮蓋了鎂光燈外墟市營運仍有待改善,而且對於促進「街坊情」幫助有限的現實。相比之下,鏡頭外的路邊攤檔,雖然缺少了規管,但亂中有序而且是一直存在、真真正正的社區網路,成為真正深水埗街坊聚集的地方。當然我們不能單從公共空間的角度出發,批評墟市成效不彰。畢竟,如聯盟所言,推動當區就業、推廣本土文化亦屬其推廣墟市之目的。但單純就「重奪街頭」、促進「街坊情」而言,避過政府重重關卡,未經詳細規劃的深水埗街頭似乎能與民間團體籌辦的「墟市活動」互補不足。

文/圖:KK Chen